【抓基层、打基础、强落实、见实效】建筑街道探索“四个全面”协同发展 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红旗平台注册

2025-02-13 00:20:1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建筑街道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寓治理于服务之中,努力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团结群众、发动群众。通过探索“党建赋能+”新思路,联通联动环境治理、纠纷化解、干部队伍建设、为企兴企、文明风尚等领域,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路径,坚定不移地将党建工作作为驱动全街发展的“红色引擎”,坚持“思想+实践”相辅相成、齐头并进,助力街道走出高质量发展“加速度”。

  今年,建筑街道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,坚持价值引领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,探索“党建+志愿”服务模式,大力弘扬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的志愿精神。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,整合优质资源、创新活动载体,倾力打造有温度、有活力的新时代志愿服务品牌。

  红旗平台注册

  服务队伍全面参与,让志愿服务“人人可为”。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,强化思想政治动员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,组建社区党员服务队、巾帼服务队、退役军人服务队、银龄先锋服务队、新就业群体服务队等22支群众志愿服务组织。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的要求。组织下沉单位香坊区人大红旗平台注册、区司法局、区投促局、区招商服务中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、清冰扫雪等志愿服务活动。拓宽群团组织作用。积极动员辖区黑龙江大学、理工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,组建“大学生理论宣讲团”,为辖区居民开展“党的二十大精神”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”“喜迎亚冬 我为家乡代言”等主题宣讲活动。把志愿服务作为牢记初心使命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,营造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。

 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,让志愿服务“专业可信”。随着志愿服务的纵深发展,志愿者队伍需要大量拥有技术含量、专业素养的人才,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专业、针对性的志愿服务。年初以来,建筑街道与建筑街派出所、建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蓝天救援队、高盛律师事务所、哈尔滨银行、中消消防等26家志愿服务联盟单位联合举办爱心义诊、急救知识培训、消防安全演练、反诈宣传、家庭教育、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38次。通过专业人才的加入,使志愿活动的内容更加专业且实用,深受辖区居民的欢迎和认可,实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志愿服务方式。

  服务供给全面覆盖,让志愿服务“双向可享”。丰富学习供给,提升政治素养。把学习宣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,充分发挥“社区书记宣讲团”“青年大学生宣讲团”作用,邀请市、区委党校教师进基层,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志愿服务,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。丰富文化供给,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建筑街道始终着眼培育社会文明风尚,今年以来,依托“我们的节日”等重要节点,深入居民群众开展文化、文艺、科普、精神文明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、体育健身、自然教育等志愿服务40余次。以哈市2025年亚冬会为契机,精心打造《亚冬倒计时百日播报》简篇专栏,围绕“全民学英语”“亚冬知识科普”“社企联动”等多方面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,每日分享街道、社区“喜迎亚冬”的最新动态。营造良好秩序和人文环境红旗平台注册,展示中国形象、弘扬中国精神。丰富需求供给,实现精准帮扶。准确把握群众急难愁盼,把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结合起来,充分发挥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志愿联盟单位作用,重点关注“一老一小”,对辖区困难群体开展结对帮扶,实现供需双向互动、精准匹配。

  服务阵地全面开放,让志愿服务“随处可见”。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,充分发挥“示范性、引领性、创新性”作用,以“共建、共育、共享”为工作目标,孵化社会组织、链接社会资源、培养专业人才,引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享发展成果,推动街道志愿服务从“聚合”走向“聚变”。培育孵化出建筑街道“新媒体工作室”“全民阅读基地”“中医康养室”“建筑社区学院”等,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专业支持和有力保障。打造1700平方米文明实践活动区域,包括志愿者服务站、理论宣讲室、共享书吧、多功能文体中心、舞蹈室、未成年人活动室、社区食堂等,全天候为辖区党员、志愿者、居民群众、新就业群体等提供休息、健身、阅读、学习、就餐的舒适环境。积极挖掘辖区便利店、美发店等场所和条件,提供免费理发、爱心候车等服务,通过整合辖区内各类志愿服务阵地,拓展服务覆盖面,促进协同运行和发展。

  志愿服务之风吹拂大地,向上向善力量持续传递。下一步,建筑街道将紧扣群众需求,努力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路径,为街区发展进步注入正能量。

  红旗平台注册

搜索